驳语文学习无用论 (49分)
更新时间:2020-09-15 19:46:33作者:第一作文网
【标题直接扣题,指向清晰明确,是驳论文拟题的取巧之法。】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班同学小陈经常在班上宣传“语文学习无用论”,贬低语文学习的价值。这在我看来,是极其荒谬可笑的言论。【有对象意识,以小陈同学的身份来展开,这是题目情境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究其原因,无非是应试教育的功利化让部分同学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树靶心,即确定驳论点,这是驳论文的起点。作者指出功利化应试教育是“语文学习无用论”的原因之一,归因过于简单,但符合“班上同学”这一情境,庶几可乎。】语文考试往往内容广泛,突击复习于语文考试无补,部分同学为了争求高分便将目光投向了只需突击刷题便能得分的数理化等理科,【将语文仅仅当做一种获取分数的工具】。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人文素养深厚的人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坚定。而在培养人文素养上,语文教育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语文是百科之母,是任何其他科目的基础,【是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学科,一个缺失了人文素养的人,纵然在其他学科取得卓越成就,也终究会显得冰冷而无味。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成功者,无一不对语文重视有加。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苏步青也说过,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当年他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时还曾说,要进复旦大学,先考语文,语文不及格,免谈。所以,大凡优秀的自然科学家,都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如“两弹元勋”钱学森具有深厚的古诗词功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写得一笔好毛笔字。鲁迅先生是学医出身,却成为文学巨匠。】
【教师点评:缺乏事实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是学生共性的问题,空泛地大谈道理是不能够说服人的。平时要重视积累,养成“言必有据”的论证思维习惯。】
语言文字是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好语文,才能读懂别人的意图,准确理解信息,任何书面考试都只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包括数理化)。至少得读懂题意,才能开始作答,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因此,语文学习是我们进行语文建构和运用的载体,不学好语文就可能成为“目不识丁”的人,何谈其它的发展?】
学习语文,也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就是从广泛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整合,再综合分析,提出结论。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能(准确有效地)筛选有用信息,【并对各种信息作出判断,才能不被纷繁复杂的信息裹挟,才能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质,也正是人工智能所不及人类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是只有在语文学习中才能培养的【可以通过语文学习得到有效的培养,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信息加工、传播、反馈等功能又是其他科目所不及的】。翻开报纸、打开手机、电视、网络,处处都是信息,处处都是语文,没有一定的语文思维能力,随时可能成为网络背后被人利用的工具。岂能说语文无用?
学习语文,能让人领悟思想情感,陶冶情操。文学是艺术化的,它能让我们体会到超越日常琐碎生活的,甚至超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思想情感。白居易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尽了千百年来多少飘零落魄的人们的苦楚;李白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尽显飘逸狂放,让我们一睹盛唐气象。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也应适时脱身于数理化的题海,来到语文的世界里遨游,接受先人智慧的沐浴。【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会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虫一鸟,永存一份温暖而敏锐的感受,对生活永存一份虔诚与感恩。一个能够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不会暴殄天物;一个能够吟咏“执指之手,与子偕老”的人不会亵渎爱情;一个能够品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不会轻言离别……这就是语文学习带来的人性滋养。您可体会过这种因文字为带来的感动?如果没有,不要妄言语文无用。】
学习语文,也是一个人文化功底的展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母语最大的责任。正如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借韩麦尔先生的话所说的:“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文,汉语言文字,就是我们的标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智慧地运用于生活中,积极的发扬中华文化。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引用孟子的言论,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一针见血恰到好处【地回击了对手】,又【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每当耿爽妙语连珠时,网友们就会调侃台下的外媒翻译们,因此学习语文是为我们注入中华文化基因,【让我们】领略中华智慧。此为语文之大用,焉能说无用?
【教师点评:主体论证部分,作者紧扣考题情境,从四个维度展开反驳论证,层次清晰,论证也较充分,缺乏的是行文内在逻辑的缜密。逻辑是论证文最核心的要素,论证文没有逻辑支撑,就缺乏说服力,甚至会出现自相矛盾、自说自话、主体不一、理据不配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中引起重视。】
【所以,作为同学,我真诚地】在此奉劝小陈同学,摒弃错误观念,重视语文,学好语文,全面提升素养,(做一个有大用的人)。
【自然归结,再次呼应“小陈同学”这一身份,非常妥切。】
【总评】:
这篇考场作文扣题准确,能够紧贴材料情境展开论证,而且充分考虑到了驳论文的特点。开篇就确立了驳论点,从四个维度逐层展开反驳,有理有据,颇为不易。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注意到了题目中“小陈同学”这是任务身份,论证语气贴切自然。作为一篇考场急就章,可圈点处虽多,然有如此功力,亦值得嘉许。
(点评教师:李小军)